當前,與氣溫一齊大幅提升的,還有水環境治理產業。綜合水污染防治、凈水器、污水處理PPP模式等細分領域,可以明顯發現我國水環境治理產業的亮點正日趨明顯。
一方面,水環境治理仍然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在空間;另一方面,轉瞬即變的行業生態之下沖擊力不容小覷。
來自權威媒體的報道消息稱,根據2017上半年水環境治理產業的成績單表明,我國治水市場保持上揚發展態勢,爆發拐點態勢趨于明顯,水環境治理的專業性、服務性與綜合性增強,特別是水環境治理細分市場亮點不斷增加,供需變革趁勢駛入發展快車道。
2017年被業界視作水環境治理產業的“黃金時代”,其中一些細分領域的發展趨勢值得掘金者關注。
一、水污染防治
公開數據顯示,包括城市黑臭水體治理、海綿城市建設、農村污水處理、水生態環境修復在內的水環境治理開始呈現出回暖態勢。而這一利好信號的釋放,源自此前召開的第十五屆水業戰略論壇期間,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做出的利好預測。“我們判斷,2017年是水污染治理產業的大年,會出現一個大的投資高峰?!?
政策層面來看,隨著“水十條”階段性目標即將迎來關鍵大考,加之各地制定的治水藍圖相繼挺進治理深水區,水污染防治帶來的市場體量有望急邃增至萬億級。其中,表現的最為迫切的黑臭水體治理市場尤為凸顯。在城市建成區水體仍未“摘帽”比例逾6成的背景下,國內機構普遍預測,由此催生的市場體量將達到7000億元。
同樣被視作具有千億身價的農村污水處理熱度也在持續攀升。在新近公布的新版《水污染防治法》中明確指出,縣級以上地方應合理安排、加速布局飲用水水源;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采取城鎮供水管網延伸或者建設跨村、跨鄉鎮聯片集中供水工程等方式,實現規?;泄┧?
這也就意味著,即使處理規模較小,但全國幾十萬個行政村的水處理市場規模足以稱謂下一個藍海。此外,旨在實現城市雨水回收利用、水生態系統修復的海綿城市建設如今也已全面鋪開。僅從地下廊網建設規模而言,海綿城市的產業體量已達千億級。
二、凈水器
從可有可無的新興家電到日常必需的供給剛需,與凈水器定位一同發生蛻變的,還有這一市場的投資規模。僅在2016年,凈水器市場累計產銷量總額就已遠超210億元,同比增長近213%。
另據中怡康發布的測算報告預測,“十三五”期間的凈水器行業復合增長率將逾10%。但也有輿論指出,盡管擁有前景可期的市場風向,如何擠走“低價生存方式”仍將是未來凈水器產業行穩致遠的應有之義。
三、污水處理PPP模式
在水環境治理新常態下,PPP模式最為引業界矚目。
據21世紀經濟報道近日消息稱,截至2017年1月,在超過2000個環保類項目中,涉水(即污水處理、水利、供排水、水環境綜合治理等)占比超過80%。一方面,由于治水產業投資規模較大,需要更高的投資,傳統環保企業難以覆蓋水生態綜合修復產業鏈。也正基于此,旨在打破“找錢荒”的PPP模式成為水務新寵。
深度整合也是污水處理PPP模式持續升溫的因素之一。隨著水環境治理產業迎來日漸擴容的投資客,白熱化的競爭態勢也倒逼了治水的品牌價值。在此期間,眾多明星企業競相延伸產業脈絡,合并整合上市企業核心競爭力,以承攬規模更大、覆蓋更廣、治理更精的PPP項目,實現“大”環保發展平臺戰略。
但事實上,污水處理PPP模式利好不僅于此。四部委日前印發的《關于政府參與的污水、垃圾處理項目全面實施PPP模式的通知》明確,在污水、垃圾處理領域引入市場機制,推進PPP模式應用。
而在污水處理PPP模式變成首個從鼓勵到強制的環保類項目時,以第三方治理、市場化驅動為代表的水環境治理新常態也正醞釀出新的產業生態。